痛风是一种由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,其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下:
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:痛风最常见的症状是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红肿、热痛,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,且疼痛非常剧烈,有时被称为“刀割样”或“咬噬样”疼痛。
关节活动受限:由于关节的炎症和疼痛,患者的关节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,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。
皮肤脱屑和瘙痒:在急性发作期过后,受累关节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脱屑或瘙痒的症状。
痛风石形成:长期尿酸盐沉积在关节、皮下组织等部位,可形成大小不一的痛风石,这些痛风石可破溃或形成瘘管,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。痛风石常出现在耳轮、跖趾、指、腕、膝、肘等关节。
全身症状: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烧、寒战等全身症状。
一般治疗
低嘌呤饮食: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,如肉类(特别是内脏器官)、海鲜、咖啡、酒精等,以减少尿酸的产生。
多喝水: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,以促进尿酸的排泄。
改善生活方式:规律作息,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和熬夜;戒烟、戒酒;适当进行运动,控制体重。
药物治疗
非甾体消炎药:如双氯芬酸钠、布洛芬等,适用于疼痛症状不太严重的患者。
秋水仙碱: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,服用越早效果越好。
降尿酸药物:如非布司他、苯溴马隆等,用于控制尿酸水平,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程度。
中医治疗
中医外治法可以配合针灸、穴位注射、刺络放血、局部拔罐等方法,以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清热利湿,快速改善局部症状。
手术治疗
当痛风患者关节腔内产生大量痛风石或关节严重破坏时,可进行手术剔除治疗或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等。
急性发作期的处理
休息,尽量少走路,急性发作期关节制动,抬高患肢。
可适当用冰袋冰敷,并减少活动,避免穿宽松鞋,以免摩擦受损。
总之,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。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应保持低嘌呤饮食、多喝水、适当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,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。同时,在出现痛风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