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,其临床表现和危害可归纳如下:
无症状期:也称为痛风前期,这个时期的病人血清中尿酸浓度升高,但还没有引起痛风的临床症状。从血尿酸增高到症状的出现,时间可以长达数年,甚至数十年,有些患者甚至可以终生不出现症状。
急性关节炎期:病人常常在午夜突然发病,表现为关节疼痛、红肿、热痛和活动受限。受累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,初时为单关节炎症,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。症状类似急性感染,常伴有发热,一般经1-2周后症状缓解,间歇期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。常见的发病诱因包括受寒、劳累、感染、关节轻微创伤、手术、饮酒、食物过敏或进食高嘌呤食物等。
间歇期:痛风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后,可以自然缓解,进入间歇期。此后可能再次发作,大约60%的患者在1年内会复发,间歇期也有长达10年以上的。
慢性关节炎期:多由急性关节炎发展而来,表现为多关节受累,发作较频,缓解期缩短,疼痛日渐加剧,甚至发作后疼痛亦不完全缓解。此时可能出现痛风石,除中枢神经外,可见于任何部位,但以关节和肾脏为多见。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也较为常见。
肾结石和肾病变:约10%的痛风病人合并肾结石,表现为肾绞痛、血尿等症状。尿酸盐在肾髓质和锥体沉积会导致肾间质性炎症和血管损害,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。
关节损害:血尿酸长期增高导致关节红肿热痛,以下肢大关节较为多见。若关节炎症反复出现,会导致骨质破坏,出现关节畸形等表现,严重时可能影响关节功能。
痛风性肾病: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可导致血尿、轻微蛋白尿、肾结石或其他位置结石。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。
肾脏损害:由痛风性肾病发展而来,表现为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,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。
全身血管损害:高尿酸血症可加重冠心病和高血压症状,影响血糖水平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其他并发症:痛风晚期可并发肥胖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原发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,但彼此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。
综上所述,痛风不仅会对关节造成损害,还会对肾脏和全身血管等系统产生严重影响。因此,对于痛风患者应积极治疗,控制尿酸水平,预防并发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