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石,又称痛风结节,是慢性痛风的一种表现,由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周围组织,引起慢性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。以下是对痛风石的详细介绍:
痛风石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:单钠尿酸盐晶体是痛风石的中心,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等包绕在单钠尿酸盐晶体周围,最后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在最外层。这些尿酸盐结晶是由患者体内含有大量的尿酸导致的,当尿酸水平超过饱和度时,就会形成结晶并沉积在软组织中。
痛风石通常会出现在关节周围,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。以下是一些痛风石常见的好发部位:
耳廓:痛风石最常见于耳轮,可能与耳轮处血液偏酸有关。
关节:痛风石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,如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、踝关节、膝关节、指关节、腕关节、肘关节等。这些结晶可以沉积在关节软骨、滑囊、腱鞘等组织中,导致关节炎症和疼痛。
其他部位:少数患者可在鼻软骨、舌、声带、眼睑、主动脉、心瓣膜和心肌出现痛风石。此外,它们还可以侵入关节附近的骨骼,形成骨骼畸形,或使骨质遭受损毁。
痛风石多表现为皮下结节,部分痛风石透过皮肤可看见白色结节,破溃后可向外分泌白色结晶物质。大部分皮下结节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。晚期痛风石通常伴随关节周围组织包括骨、关节软骨和肌腱等部位的严重损害,包括骨质侵蚀、骨赘、骨膜反应、软骨损害、关节畸形、关节功能障碍等。严重者会导致骨折及痛风石破溃感染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。
痛风石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。MRI可以早期发现痛风石及骨质破坏。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痛风石的诊断和评估,包括CT、双能CT、超声等。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位置和数量、关节破坏程度以及炎性反应等。
痛风石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,减缓或避免痛风进展为痛风石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。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减少尿酸合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,如别嘌醇和苯溴马隆等。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剔除痛风石,并在必要时进行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。
综上所述,痛风石是痛风发展到慢性期的一种特性损害,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就医治疗。